“祝远方的有缘人,早日康复!”12月30日上午11时30分许,在金华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,正在捐献“生命种子”的方娅戴着生日帽,在众人的祝福声和掌声中,许下生日愿望。这天是她41岁生日,也是她为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日子。
方娅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。拍友 冯瑶洁 摄
当天14时20分,经历了6个小时左右的采集,方娅成功捐献25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,成为我省第114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
方娅来自武义县壶山街道,和丈夫在当地经营着一个小饭店,也是一位二孩妈妈。2014年5月20日,方娅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得知,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后,一旦和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,就可以挽救对方的生命,便申请采集血样入库,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。
今年5月,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回访电话,问方娅如果配型成功,是否愿意捐献,她的回答依旧坚定。没想到,两个月后,她就接到了初筛成功的电话。经历高分辨检测和体检都合格后,12月26日,她从武义来到金华某医院,开始为期4天的动员剂注射。12月30日,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。
该书延续了何伟《寻路中国》以来外国人旅居中国、了解并叙述中国故事的写作模式。在书中,作者真实地探究了生活在中国意味着什么,对于上海读者而言,他的局外人视角既是新鲜的,也唤起了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。
写作困境中的“印度之行”
展开剩余58%和以往捐献案例不一样的是,方娅后面几天都是一个人带着3岁的小儿子在病房里的,“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行列来。”
方娅很爱笑,性格爽朗。她在医院接受动员剂注射的几天,跟隔壁病房的家属们处得非常融洽。大家为方娅唱生日歌、送祝福时,她的眼角湿润了。蜡烛吹灭、许愿结束,她立马请红十字志愿者把蛋糕送给那些家属们,还说他们很不容易,陪护很辛苦。
捐献过程中的生日仪式。拍友 冯瑶洁 摄
“这个生日太有意义了,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掉。”说起这个特殊的生日仪式,方娅说,10年前加入中华骨髓库那天是一个有爱的日子,10年后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,刚好遇到自己的生日。她感觉自己跟远方的患者太有缘了,在生日这天送出生命火种,让对方“重生”,这是她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。
当天11时50分多,读大一的大儿子下课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妈妈,给妈妈送生日祝福。方娅希望儿子多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,发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当捐献志愿者。
方娅成为我省第114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拍友 冯瑶洁 摄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发布于:北京市